• broken image

     

    * THE TAO OF TAI: TECHNOETIC AESTHETIC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时间:2023年10月23日 3:00 PM

    - 地点 : 上海松江区文翔路2200号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大楼 罗伊阿斯科特科智艺术工作室

    - 工作室网址: https://www.royascottstudio.cn/

     

    主题:

    仿生性(Bionicity)- 同步性是将不同的事件汇聚在一个统一的时间内,图标性是将不同的数据汇聚成统一的图像,仿生性是将人工/生命系统融合成统一的意识。

    神经宇宙学(Neuro-cosmology)- 在一个新的意识空间中,人工神经网络正在与行星网络融合。 我们将像绘制天空星座表一样绘制心灵图,创造新的认知星座、思维的黄道。

    网络压力 (Cyberstress)- 当处于快速转变和迁移的环境中,惰性和不活跃引发网络压力。

    数据泡沫 (Datafoam)- 虫洞在量子泡沫中被发现,连接了星系中相隔很远的地点。我们通过数据泡沫从超链接到超链接,在我们的行星网络中穿越。

     

    演讲者:

    Peter Friess 博士

    媒体艺术家和高级研究员,工作定居于布鲁塞尔。他拥有自组织复杂社会系统专业博士学位和空间技术专业硕士学位,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人工智能、混合现实和人文学科,不断通过艺术作品、表演、工作坊和主持演讲进行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创作与交流。他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展出,包括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举办的互动系统设计研讨会(ACM SIGCHI Conference on Designing Interactive Systems)。他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出版认可,其中包括近期在Leonardo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 How to escape a boring Metaverse》以及在ACM出版的文章《THE_OTHERVERSE - A Contemporary Cabinet Of Curiosities 》。
    (petermfriess@gmx.com) https://www.petermfriess.com/

    Dan Zhu

    研究员、媒体艺术家,目前定居于比利时和英国,在拉夫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注于使用模式语言方法设计未来的混合创意空间。作为一名建筑师,她的教育和职业背景涉足多个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比利时和英国。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她曾担任布鲁塞尔GLUON艺术与研究组织的项目经理,以及在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设计广场担任执行经理。她还是ILAUD(国际建筑与城市设计实验室)的客座编辑和翻译员,最近的出版文章包括《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Future Hybrid Creative Learning Spaces: A Pattern Approach》和《Environmental Design vs.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A Chinese Perspective》。 (zhu.dan729@gmail.com) https://www.lboro.ac.uk/schools/design-creative-arts/people/doctoral-researchers/dan-zhu/

     

     

    Varvara Guljajeva 博士

    艺术家和研究员,目前担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机媒体与艺术专业助理教授职务。之前,她曾在爱沙尼亚艺术学院和巴塞罗那的艾利萨瓦设计学校担任教学工作。Varvara曾受邀作为访问学者前往香港城市大学、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林茨艺术与工业设计大学、以及瑞典卡尔斯哈姆的布莱津理工大学。她的博士论文《From Interaction to Post-Participation: The Disappearing Role of the Active Participant》(2018年在爱沙尼亚艺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被列奥纳多实验室于2020年评选为最高排名的摘要之一。

    作为一名艺术家,她与Mar Canet共同组成了艺术团队Varvara & Mar。二人的作品受到信息时代的启发,探讨社会变革和技术时代的影响。自2009年以来,他们的作品在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利物浦的FACT新媒体艺术中心、巴塞罗那的圣莫尼卡、伦敦的巴比肯艺术中心、雅典的奥纳西斯文化中心、林茨的电子艺术节、卡尔斯鲁厄媒体艺术中心(ZKM)等地展出。varvarag@gmail.com Varvara & Mar collective: http://var-mar.info/

     

    Mar Canet Sola

    艺术家和研究员,塔林大学电影媒体与艺术学院的Cudan研究小组(Cudan research group in BFM Tallinn University)的博士研究生。他在奥地利林茨艺术与设计大学的界面文化专业硕士学位,同时还在巴塞罗那的ESDI获得艺术与设计学位以及在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获得计算机游戏开发学位。Mar曾受邀作为访问研究员前往香港城市大学、日本高级媒体艺术与科学研究所IAMAS、瑞典卡尔斯哈姆的布莱津理工大学。作为艺术家,他与Varvara Guljajeva合作,组成了艺术家团体Varvara & Mar。自2009年以来,他们的作品在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利物浦的FACT新媒体艺术中心、巴塞罗那的圣莫尼卡、伦敦的巴比肯艺术中心、雅典的奥纳西斯文化中心、林茨的电子艺术节、卡尔斯鲁厄媒体艺术中心(ZKM)等地展出。mar.canet@tlu.ee  http://var-mar.info/

     

    黄炜 Huang Wei

    跨媒体艺术家和数字艺术总监,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艺术与科技(交互媒体艺术)专业讲师,专注于探索数字技术和媒体如何影响行为变化以及对人类社会、政治和文化的重塑力量。他在多个领域进行研究和创作,包括视听艺术、现场演出、计算机图形和沉浸式空间。其作品曾入围国际知名艺术奖项和电影节,包括流明奖、安娜堡电影节、斯兰丹斯电影节、纽约视觉艺术与实验电影节等。他的作品曾在全球重要的艺术场馆和活动中展出、演出、进行讲座和参与驻留项目。这些场所包括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上海昊美术馆、草莓音乐节、上海油画雕塑院、武汉K11 Select艺术村、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以及圣路易斯Kemper Art Museum等,还与多个知名公司和机构进行了艺术和商业项目合作,包括腾讯、BMW、奥迪、罗博报告、极客公园、阿迪达斯、江南布衣、摩登天空、Vice/BIE别的音乐等。huangwei2022@foxmail.com  https://www.behance.net/hwang_wei

  • broken image

     

    * TECHNOETIC AESTHETICS *

     

    - 时间:2023年8月30日 11:00 PM Zoom Meeting ID: 722 956 8047
    - 地点 : 上海松江区文翔路2200号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大楼 罗伊阿斯科特科智艺术工作室
    - 工作室网址: https://www.royascottstudio.cn/

     

    主题:
    Hyperdata (超级数据)- 数据从分散的来源聚集,分成不确定的意义的轨迹。数据的来回穿梭、碰撞、释放出新的合成物以及相互吸收,类似于量子行为。
    Variable Reality(可变现实)- 干现实(Dry Reality)存在于虚拟现实的空间中,湿现实(Wet Reality)是我们培育的自然,湿润现实(Moist Reality)从人工生命的生物技术实现。
    主题:Shamantic (萨满文化)- 在技术美学的背景下,突出了萨满主义的语义方面。

     

    演讲者:
    Ellen Sebring博士
    媒体艺术家和理论家,担任麻省理工学院“视觉文化”项目的创意总监。她是该项目中日本、中国和菲律宾图像历史研究的设计师、合作者和撰稿人,同时负责MITx麻省理工线上系列课程的发展。她的研究重点放在数据美学为基础的视觉叙事,担任Elizabeth Goldring-Otto Piene Foundation委员会成员。最近的作品包括一系列表演视频,这些作品于2021年和2022年在法兰克福的B3 Festival for the Moving Image影像节上展示。https://www.ellensebring.com/
    Julieta Aguilera博士
    从事沉浸式空间工作超过20年,涉足虚拟现实、天文馆等项目领域,目前她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如何通过科学和审美的可视化,将现实的不可见部分引入人类的感知的范畴。此外,她在芝加哥和夏威夷等大学担任设计和沉浸式相关课程的教授。她拥有多个学位,包括圣母大学的图形设计硕士学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电子可视化硕士学位,以及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曾在天文馆工作长达十年,担任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馆太空可视化实验室的副主任,同时在夏威夷大学希洛分校担任可视化教研员。她不断探索与环境相关的主题,并在各大会议和出版物中担任审稿人。此外,她目前担任IMERSA(国际沉浸式媒体与科学协会)的委员会成员,为该领域的发展和推动做出了积极贡献。https://www.imersa.org/julieta-aguilera

     

    Tegan Bristow博士
    南非金山大学艺术学院的高级讲师,专注于互动数字媒体,尤其在文化、艺术和技术的交叉领域。她曾担任Ellipses创意研究期刊的主编,为学术界的创新和知识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技术和文化领域的杰出策展人和文化组织者,她主要关注非洲,并积极开始探索中东地区新兴的艺术实践。她是Fak'ugesi非洲数字创新节的联合创始人,并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担任该项目的负责人。她在2017年获得了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星球学院的博士学位,并发表了关于非洲技术文化、去殖民性以及行动方法论的博士论文,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http://teganbristow.co.za
    在此处添加文本段落
  • broken image

     

    * TECHNOETIC AESTHETICS * Psiborgian Incursions

     

    - 时间:2023年7月14日 5:00 PM to 7:00 PM
    - 地点 : 上海松江区文翔路2200号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大楼 罗伊阿斯科特科智艺术工作室
    - 工作室网址: https://www.royascottstudio.cn/

     

    主题:

    双重意识(Double Consciousness)- 我们同时进入两个截然不同的体验领域:心灵空间和网络空间,物质世界和虚拟世界,在艺术作品内部和外部。
    远程游荡 (Telemadic)- 古人游牧,而我们是无休止的远程游荡,我们的思维在全球技术和意识网络的广袤间隙中穿行。
    技术感受 (Techno-qualia)- 感官哲学必须承认,人类感官系统正在扩展,包括全新的感觉和知觉。
    神秘学(Mystemics)- 对建筑学、符号和仪式形式中的神秘意识的系统性研究。
    生物神话 (Bio-myths)- 我们仍然与神话探索密切关联。现在的环境是生物的和行为的 - 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穿梭。准备迎接伟大的生物神话- 生命传奇。

     

    演讲者:
    Claudia Jacques (博士)
    巴西-美国的跨学科艺术家、设计师、教育家和研究员,目前居住在纽约。她的研究重点聚焦于通过网络符号学的视角研究人机互动中的信息流动,她运用拍摄和设计交互式混合艺术和信息环境的方法,以构建引人深思的意识体验,并促进人类知识的扩展。她同时担任纽约市立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的教授,同时作为Knowledge Art Studios工作室的创始人和创意总监,致力于推动前沿艺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此外,她还担任Cybernetics and Human Knowing Journal期刊的副主编,以及Technoetic Arts Journal期刊的编委会成员,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做出杰出贡献。https://claudiajacques.com/

     

    木巾
    导演、新媒体艺术家,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负责人。曾多次荣获国际获奖以及提名: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艺术与社会项目”艺术家(2020年),中国“保时捷双年展艺术家”大奖提名-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项目(2019),入选上海和平饭店斯沃琪艺术中心的艺术家居留项目(2015),获法国Videoforms艺术电影节⼤奖(2012);西班马德里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2012);个人作品曾入选多个国际展览与电影节,包括上海市美术协会/刘海粟美术馆的《上海新青年美术大展》(2021),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上海西岸艺术中心)( 2019 ),墨西哥国家博物馆(中国女性影像单元)(2015),法国戛纳AVIFF艺术电影节(2014),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A类电影节) (sfc)单元)(2010)等,并主持与参与多项学术研讨会与演讲,如余德耀美术馆数字艺术节专题讲座(2021),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CROSSOVER跨界艺术研讨会(2020),上海复兴艺术中心—《从导演角度看女性身份以及社会性别》(2018)等。

     

    陈于飞 (博士)
    艺术家、摩登天空旗下独立电子乐队成员,从事哲学理论研究、视听艺术创作及现场演出、声音设计及计算机音乐,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多年从事现场音乐表演和声音创作,与低技术实验室(武汉)、UFO工作室(杭州)、SLATE当代舞蹈团(美国)等不同艺术家和工作室合作,参与新媒体艺术家郑达作品获2017年流明奖;与当代舞舞团Slate合作作品《why》;与视觉艺术家黄炜合作作品曾入围流明奖、安娜堡电影节、斯兰丹斯电影节、纽约视觉艺术与实验电影节等国际知名艺术奖项与电影节。

     

    John Bardakos
    艺术家、学者和研究员,参与希腊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和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博士学位的学术著作和研究。他的学术经历涵盖了数学和传统媒体领域,对哲学、美学、叙事和艺术理论有深入广泛的研究,具备丰富的数字技术知识背景及多年的教学经验。他的艺术作品展示了对控制论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实验,善于采用多种方法,包括传统、模拟、数字、生成、虚拟和交互等进行艺术创作。http://www.johnbardakos.com/

     

    丛浩天
    媒体艺术家,他的实践和研究探索计算系统和生物媒介之间潜在的诗意关系,试图建立新的方法来理解我们的环境和共居者。毕业于视觉德稻艺术与科技(交互媒体艺术)专业,现就读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艺术、文化与技术专业。他曾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视觉德稻实验班、上海纽约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等多所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并担任TEA Community讲师兼课程研究员、Knot Cafe艺术工作室创始人,多次在艺术、设计和技术活动中参展、策展、发表演讲,其中包括2022年刘海粟美术馆《2号实验室》、2020年上海科技节、2019年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2018年松江美术馆《无从掌控》展览、2017年意识重塑大会、2016年the Première Vision Exhibition等。www.frankk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