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阿斯科特教授(德稻新媒体艺术大师)于2013年在上海松江德稻上海中心设立罗伊·阿斯科特科智艺术工作室,致力于推进对艺术、科技和意识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工作室以教育、研究及拓展为三大主要维度,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德稻教育联合创办艺术与科技专业(交互媒体艺术方向)本科实验班,与普利茅斯星球学院共同设立德稻博士点项目,旨在培养新媒体艺术领域创新型人才与推动当代文化艺术发展;在研究与拓展层面,工作室开展以科智为核心的理论研究、工作坊、密集课、展览、项目策划等艺术实践,教研成果及学生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展及研讨会上展出。
交互媒体艺术本科项目
课程描述
交互媒体艺术本科项目采用“研究-创作”的教学范式,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兼顾,课程内容涵盖艺术、科技与意识等多个学科范畴。学生在四年本科项目中时刻沉浸在理解、认知、创作和展示的动态框架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表达和技术应用不断提升与发展。
使命
交互媒体艺术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灵活独创的思维方式及多样的艺术表现技能,以前沿科学技术为辅助,赋予新媒体艺术更丰富和多元的创造力。学生毕业后具备足够能力胜任新媒体艺术领域的工作并助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教学重视前瞻性,学生对当下软件和工具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能够在立足当下的同时进行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实践。该本科项目为学生在个人前景、专业性、艺术造诣等方面提供了多种机会和潜能。实验班课程在艺术和设计专业、公共艺术及商业策展、高校教研以及文化市场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专业面向未来,工作室的座右铭即 “未来就是现在” !
定义
" 科智艺术是一门融合的学科,通过数字、远程通信、交互、化学、心理学、湿媒体等学科知识及创新应用,探索意识和连通性。" (Roy Ascott 2008)
Ref: www.intellectbooks.co.uk/journals/view-journal,id=142/
当下,艺术专业学生面临着创造一种融合性艺术的挑战,这种艺术形式探索远程信息学(全球互联)、纳米技术(自下而上的构建)、量子计算(增强的网络意识)、认知科学和药理学(场意识)和通灵(超自然媒介)。
因此,学生需要在多个学科领域进行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这些领域包括数字电信、互联网、超媒体、数字电影、多媒体装置、智能建筑、远程呈现、人工智能、计算机行为模拟、遥感、网络空间、虚拟现实、流行文化、当代音乐、声音艺术、影像艺术和行为表演等。
目标
通过高水平的教学研活动推进科智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探索控制论、远程通讯、意识与技术、融合方法论等学科的研究及应用。
课程结构
促进学生在艺术、科技和意识研究方面的创造性发展,课程以生成式、开放性的网络结构设置:
要点:
• 信息(知识)
• 结构(建构)
• 概念(思维)
方向:
•分析(材料、软件、工具、系统)
•理论(历史和新兴)
•社会应用(现实问题)
•思辨(预期、命题、表达)
•互动(变革工具)
主线
•叙述(线性、交互)
•多媒体(生物、神经、纳米)
•融合环境(可变现实、建模、原型设计、物联)
•行为研究(表演、身份、协作)
•沟通(语言、符号学、赛博)
技能
通过常规课程、工作坊、密集课、个人辅导,循序渐进地满足学生作品从初级到高级各个阶段的创作需求。
课程模块:
•语言(中文/英文)
•比较范式
•工具、软件和系统
•控制论
•湿媒体
•叙述
•赛博认知觉
•行为-身份-环境
•个人发展
•批判性思维/方法论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艺术行业相关的工作,包括包括新媒体策划运营、虚拟制片、多媒体互动装置、远程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网络空间、虚拟现实、流行文化、声音艺术、影像艺术等;
新媒体管理活动 (艺术活动策划、组织、策展、联络);
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
新媒体创意领域的创新、商业应用等。
报名
有意向者可发邮件至 royascottstudio@detaoma.com 咨询。
德稻新媒体艺术大师
工作室成员
陈俊恺
高级讲师 &课程协调人
1987年出生于上海,留法青年艺术家,毕业于法国Villa Arson 尼斯国立当代艺术学院硕士阶段。2017年在法国的Le Fresnoy 国立当代艺术工作室获得第三阶段“大师班后文凭”。2015-2017年在法国的 Le Fresnoy 国立当代艺术工作室进行研究以及创作,尝试着在视听艺术和互动装置中寻找突破,他的作品指引着观众去尝试不同的互动体验,将其转化为一场行为表演。多年研究创作期间,先后获得法国奥迪人才-入围奖,明天雕-入围奖,K11新锐艺术创作奖-入围奖等。2021年与师生创办乂媒体创新科技艺术工作室,获得上海市紧缺人才工作室项目资助。2021年12月在上海西岸美术馆策划2的6次方展演活动。作品多次参与国际展览与活动:2018年(重)塑世界-上海明珠美术馆,2017年法国巴黎白昼夜,2016年法国国立工作室-全景艺术展览等。
John Bardakos
高级讲师
艺术家,动画制作人。参与希腊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和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博士学位的学术著作和研究,专注于动画、插画和漫画,具有丰富的数字技术知识背景及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艺术研究的理论美学、叙事和技术元素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认识。他擅长通过各种传统、模拟、数字、算法和交互方法,在艺术领域进行哲学和美学研究,并参与多个商业性独立项目。
建筑师、媒体艺术家、研究员,圣保罗大学及普利茅斯星球学院艺术学博士,富布莱特博士后奖学金获得者,圣保罗大学建筑理论与历史硕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与科技研究中心成员,首位莱昂纳多/国际艺术、科学、技术协会(举办地巴西/拉丁美洲)研讨会主席。担任Leonardo LABS、Leonardo Journal、Intelligent Books、Technoetic Arts Journal等学术期刊评论员。作为福塔莱萨大学教授(University of Fortaleza),负责领导教学工作及创新与原型实验室(LIP – Lab for Innovation and Prototyping)。她以行为艺术和数字人文为导向,对影响人类-非人类行为和其他宏观现象的跨尺度信息和通信动态具有浓厚兴趣,在最近的项目中探索颠覆性形态策略中的信息可视化。其艺术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展览、艺术家演讲、研讨会、工作坊中展出,包括 FILE Sao Paulo, ISEA, Ars Electronica, SIGGRAPH, SIGGRAPH Asia, China VIS, POM, Consciousness Reframed, CAA, IEEE VIS ART。
陈于飞
讲师
艺术家、摩登天空旗下独立电子乐队成员,从事哲学理论研究、视听艺术创作及现场演出、声音设计,计算机音乐。2016年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在读。
参与新媒体艺术家郑达作品获2017年流明奖;参与装置艺术家陈俊恺《Bagua2.0》 作品及展演;与当代舞舞团Slate合作作品《why》;与视觉艺术家黄炜合作作品曾入围流明奖、安娜堡电影节、斯兰丹斯电影节、纽约视觉艺术与实验电影节等国际知名艺术奖项与电影节。
黄炜
讲师
艺术家,从事视听艺术创作及现场演出、计算机图形、沉浸式空间等方面研究,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视觉艺术专业。作品曾入围流明奖、安娜堡电影节、斯兰丹斯电影节、纽约视觉艺术与实验电影节等国际知名艺术奖项与电影节;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上海昊美术馆、草莓音乐节、上海油画雕塑院、武汉K11 Select艺术村、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圣路易斯Kemper Art Museum等重要场所展览/演出/讲座/驻留,并曾与腾讯、BMW、奥迪、罗博报告、极客公园、阿迪达斯、江南布衣、摩登天空、Vice/BIE别的音乐等公司机构进行艺术/商业项目合作。
王家明
讲师
艺术家、剧场导演、乂媒体工作室创始人、CRAC东乌西兔艺术中心创建人,剧场导演,艺术教育类课程研发者。毕业于法国南特国立音乐学院(CNR de Nantes),后于里昂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研读现代舞 编导专业(C.N.S.M.D de Lyon)。2008年回国至今,持续进行剧场和跨媒体表演的创作。他着力探究在非常态空间下的表演,并结合新媒体艺术构建新型的表演及呈现方式。
黄选阳
讲师
多媒体艺术家,现居上海。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获创意媒体艺术硕士与媒体文化文学硕士双学位。曾任纽约 Harvestworks 数字媒体艺术中心助理研究员与技术人员、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跨文化交流”项目驻留艺术家。其作品形式涵盖影像、媒体装置、摄影与多媒体表演等类型。透过对媒介文化与艺术史的研究探索,他的作品以研究作为导向探索时基媒体的创新表现形式,以及影像艺术的混合多样化呈现方式。他的作品与表演曾在纽约、苏黎世、伦敦、香港、上海等城市与地区的艺术空间展出。
张弘
讲师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专业,上海戏剧学院数码艺术设计获得硕士学位,2011年获林风眠银奖,2012年参加上海互动水墨大展,2013年参加喜马拉雅开幕大展《意象》,2014获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最佳创新奖,2014获得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科学进步奖,2016年获时尚影响力风尚大典时尚艺术创作奖提名,2017年作品参加ICMC国际计算机音乐大会,2018年获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时尚新锐艺术家”。
袁可如
讲师
视觉艺术家、电影工作者。她的艺术创作聚焦于探索影像的绘画感、空间韵律和叙事性,把现实当下所经历的事件、情感与历史、神话、梦境等结合到一起,通过杜撰编写小说、再打破文本结构、搭建服装场景和半即兴的表演和对话,赋予影像电影感和戏剧色彩。她曾入围2014届华宇青年艺术奖,参与"钻石一代"2013年香港艺术巴塞尔沙龙、以及2016年香港巴塞尔"光映现场"单元,作品曾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明当代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德国北部艺术区国际艺术展、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节、"I SEE 国际影像艺术节"、Photo Shanghai、厦门"集美 X 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北京大声展、北京独立影像展等美术馆艺术节展出。
工作教学环境
罗伊·阿斯科特科智艺术工作室
工作室位于上海中心德稻大厦,办公空间包括会议室、教职人员办公室、行政人员办公室及星球学院博士点。会议室可供客座艺术家和研究人员以及其他德稻大师举行研讨会和演讲。
虚拟数字
主要进行数字工具和技术相关的教学,课程涵盖虚拟数字应用、创意编程、交互应用、投影映射技术等。
通过使用Raspberry Pi,Arduino,HTC Vive,3D打印等设备,学生可以深入探索数字领域。软件方面包括2d(Adobe套件,开源2d图像编辑),3d(Rhinoceros,Blender,Maya,Houdini),编程(HTML, Java, Processing, Python (Raspberry Pi), Max MSP, TouchDesigner, Ableton) 等等。
物理计算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传感器、微控制器、电子元件,学习搭建、激光切割、装配和安装等相关技能。
生物艺术
学生将进行湿媒体相关的艺术实验,对象包括生物有机体、植物、微生物研究等。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德稻大师学院科智艺术工作室